• English
  • 旧版回顾
  • 教职工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野外见习心得--张亚玲
发布时间:2017/06/01   阅读量:

2401150210张亚玲

大一时我就听闻药学院会有野外实习,可以上山采药去,这让我脑中浮现古时候人们背着竹筐,步入人烟稀少的高山深林采药,有时碰上了长在峭壁上的药材,还得冒着生命危险小心攀采的场景。纵然知道我们的见习断不会如此,还是觉得有种古意,仿佛回到了中医药发展鼎盛的时期,十分期待这种新奇的体验。本学期学习了药用植物学实验这门课,对于最后的野外见习不由更加期待了。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见习提前到了四月十六号。这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是一个十分适合户外活动的日子。每个班级都被分为了两大组,每组由两名老师带队,前一天我们小组开小会议分配了任务,仅有的几位男生主动承担了安全员、采集员和后勤员的工作。见习当天大家都按照之前老师们的嘱托穿了长衣长袖、方便的鞋子及遮阳帽,带上了午餐的干粮和水,尽量轻便出行,我们的目的地是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

下车后,见习正式开始,各组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分头行动。瞧见各组纷纷沿着主公路向山顶方向走去,我们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或许我们组这天与众不同的经历从这时起就埋下了伏笔。我们在公路边的小水沟旁发现了不少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许多是书上没有提到或是上课没有提到的植物,我们自己无法辨认,书上提到或课上提过的植物大多也只匆匆浏览过图片,印象并不深刻。因此,主要是老师讲解,我们围观,碰到有特殊气味的我们也会摘下叶子揉碎后闻一闻以加深印象,例如鸡屎藤等,类似这种上课时印象深刻的植物在见到实物时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随后我们秉着探索的精神在潮湿的田地间、杂草丛生的废弃屋子旁寻找,有路就走,此路不通则返回,收获倒也颇丰。在这过程中,出于好奇,我全程围观了采集员挖商陆的场景,那株商陆植株颇为高大,根也扎的深,我们挖了许久甚至挖出了土下的虫洞,幸而收获也不小,挖出的根足有胡萝卜大小,原来假人参加工前长这样啊。在路上,我们还遇到了了几株茶树,我第一次知道茶耳是可以食用的,浅绿中带粉的茶耳嚼起来有淡淡的甜味、口感清新,这可是纯天然食品呢。田埂边的鼠曲草是家乡做清明团子的材料,其茎叶入药可镇咳、祛痰、治气喘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等。一路上,植物随处可见,许多植物初见只以为是杂草却意外地有着诸多疗效,整座黑麋峰不仅是著名的景点,更像 是一座大药园,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这一整天下来,我们把“不走寻常路”的方针贯彻到底,在偏僻难行的山野田间五进五出,在陌生的山间自己找路,把没有路的地方也走出路来。一路上有人踩到了牛粪,有人被路上无处不在的虫子吓得惊叫连连,有人在陡峭的下坡路上跌倒,下山时更是错过了停车地点,虽然颇多曲折,虽然身体有些累,但这不失为一次很有意义旅途。

这次见习是一次寓教于乐的模本,在寻找药用植物的过程中,我们领略到了黑麋峰的美丽风景,尤其是在登上顶峰俯瞰山下时,徐徐的清风带走了热气和疲乏,山里的空气是久违的清新;山路难行,这对许多城市里长大的同学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这也是大学中难得的经历,将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次,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熟能生巧,大家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而且又学到一项新技能——制作标本;另外,无论是午餐时的分享还是山路上的互相搀扶提醒都使我们更加团结,感受到了团体的力量与温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比课堂更加开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内外的互补。它也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促使我们运用课本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让我们更深刻的意识到植物的神奇之处,培养我们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并帮助我们建立探索精神。

上一条:野外见习心得--闵天骄

下一条:黑麋峰野外见习心得--唐晓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