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旧版回顾
  • 教职工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青山见习心得
发布时间:2009/08/10   阅读量:

期盼以久的野外见习终于到了,五月十六号在药用植物学全体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上了一次生动的难忘的野外见习课。虽然天公不作美,见习途中下起了大雨,我们全都被淋成了落汤鸡,虽然见习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我没有丝毫的后悔,在这次见习中,我们通过实地观察探索,把课本上的知识在野外活学活用,不仅认识了很多的药用植物,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更加让我们体会到了实践对于知识的掌握的重要性,我们不能读死书,死读书。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我们这组带队是雷鹏老师,他还在湘雅一医院中药科工作,对各种植物的用途药理作用有很深的了解。老师着重给我们讲解了沿途所见的各种植物的药用价值。经过老师介绍,我发现其实很多植物我们在平时就已经见过,听过但是我们并没有留心。以前我只知道紫苏煮鱼很好吃,至于紫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并未有过太多的思考。经过这次见习我才知道其实紫苏是有很多的药用价值的。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质元素等特性。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可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紫苏子性味辛温,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可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等。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掌握不在于会背会记而是在于运用,平时我们掌握知识之后并没有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之中。知识的累积在于一朝一夕,在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任何学问都必须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勤于思,敏于行”。

在见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很多植物表面看起来其实是很相似的,不仔细观察就有可能出错。很多药用植物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用途科属可大不相同。例如在见习中我们见到的“土大黄” ,我一直以为就是药用的大黄只是因为长在野外、土丘就习惯称之为“土大黄” ,经老师讲解后我才知道“药用大黄”和“土大黄”其实是有不同的:药用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属,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才是药典收载的正品大黄原植物。药用大黄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而山大黄为蓼科蓼属,主要有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的功效。用于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门周围炎、大便秘结;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黄水疮、疖肿、皮癣。只不过多加了一个“土”字就有如此的差异。又如湖南名药“吴茱萸”,和“山茱萸”也仅一字之隔,但科属功能主治完全不同。前者为芸香科植物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然而后者为山茱萸科植物可以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功效差异有如此之大,真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我们以后作为医药工作者更应严谨认真,应该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求真求确”的态度,因为随便一个小的失误就可能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通过见习也让我见识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中药的博大精深。但是老师告诉我们虽然中医起源于我国,但是我们现在在中药研究开发这方面却不是做得最好的。由于技术的限制我们还没能把中药推向国际化。例如抗击“非典”的药物“达菲” 。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90%来自中国内地,而提取莽草酸的原料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八角茴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达菲为美国罗氏制药独家生产的抗流感药物,于1999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在中国于2004年7月才上市。八角茴香我们生活中多么熟悉的一种调料,熟悉到我们都几乎要忽略的地步,却让美国人在“非典”中狠狠的赚了我们中国人一笔,这不得不让我们国家的医药工作者警醒。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一项瑰宝,如何将我们中医发扬光大,让中医更多的造福于广大人类,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研究。而作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后继者我们更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从掌握我们认识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一步步深入了解各种药用植物,争取日后能为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

上一条:2010野外实习带教老师集体备课记录

下一条:重在积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Baidu
sogou